第三十三期 民國93年11月10日
最新消息  |  特刊   | 本期專題  | 活動回顧   | 分享園地  |  充電小站
 
e方清靜
人文e館
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李玲珠
方生方死——生死的流轉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莊子.齊物論》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莊子.大宗師》

道家哲學從更寬廣的宇宙自然建構理論基礎,因此對生死議題,道家希望提點的觀念是:生死是流轉狀態,所有的流轉仍在宇宙整體中;沒有生,也沒有死。一般人視生與死為生命的起點與終點,因為樂生,所以畏死,對死亡有無盡的恐懼與哀傷,更有諸多無明與禁忌,傳統教育中更避談死亡;然而死亡若是生命的句點、是曲終的落幕,如何為這人世一遊下台鞠躬、為生命終結圓成,不更?得誠懇面對?莊子認為懂得安排活著,更該懂得安頓死亡。

花朵的盛放帶給人美麗與喜悅,花朵的凋零帶給人殘敗與感傷;但若沒有凋零死亡,哪來的果實與新生?換句話說,花朵的死亡其實滋養了另一個生命的誕生;從宇宙整體的角度來看,單一生命的死亡卻是循環性的誕生力量,任何物質的?敗都幫助了其他生命的成長。人們哀傷於死亡是生命的消失時,卻未發覺這個消失也是再生的力量,就是宇宙的「生生不息」,也是莊子所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流轉。道家希望擴大人類的視角,因為在無限的擴大中,許多痛苦的盲點有機會得到轉化,思維模式的質變才能創造快樂的泉源。

莊子面對妻子的死亡是鼓盆而歌,黑澤明電影《夢》最後一段, 長壽村村民的喪葬儀式是歌唱舞蹈,這種另類的面對都企圖顛覆人類的習慣:生與死都是自然,都擁有相同的重量與意義。辛勞一生,年老體衰是自然給予的疼惜,因為有衰老,必須學習放慢生命節奏,學習物質以外也可以安逸享樂;相對於年輕時無止盡地為他人打拼,年老時因為已完成許多親屬與社會責任,更應該享受放下責任的輕鬆自在、歸屬於自我生命的快樂。死亡變成生命的休息狀態,結束所有的劬勞與奮鬥、名利的爭鬥與羈絆,得到徹底的休止;意外死亡也好,壽終正寢也罷,生命都回歸原點 ——本來無一物,也是生命的平等實相。

坦誠面對死亡,才能掌握真實活著的內涵;即每個人都在死亡這個底線上活著,到底什麼才是活著時該掌握的?名利富貴終究如浮雲,誰真正抓到了?仇恨憤懣到底傷害了誰?大限來臨時,我們都希望溫馨寧靜、心靈祥和地告別人間;都希望臨終的回眸了無憾恨、無牽無掛,才有生命的圓成。生命過程正如一連串的考試,臨終是最後一場測驗;平時努力未必一定通過測驗,更何況是平時不努力呢?趁著還活著時努力做功課吧!

e館小考: 活絡一下思維與想像吧!

生死學是門人人必修、無法迴避的學分,其更真實的意義應在自我生命的掌握與管理;思索一下,目前生活中哪些糾纏的人事其實應在生命之外,如何將它排除過濾掉?

歡迎進入高醫文學網:http://kml.kmu.edu.tw回答問題與交流

 
 
本期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