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期 民國94年06月21日
最新消息  |  特刊   | 本期專題  | 活動回顧   | 分享園地  |  充電小站
 
e方清靜
人文e館
e方清靜 人文e
德田虎雄系列 <母親的力量> 等五本書
導讀:賴其萬教授
出版社:望春風出版社
作者:德田虎雄

幾星期前,在中國時報「浮世繪」讀到老友陳永興醫師寫的一篇「開創王國:日本醫師德田虎雄給我的感動」,看了以後馬上去找這本書,結果發現「望春風出版社」所出版的德田虎雄系列一共有五本書,第一本是<母親的力量>,第二本<只有生命是平等的>,第三本<從零出發>,第四本<笨小孩出頭天>,第五本<不收禮物的醫生>,內容稍微有點重複,但是如果詳讀<母親的力量>後,再很快地瀏覽另外這四本書,相信讀者可以對德田虎雄醫師有更多的瞭解。看完這些書以後,我忍不住振筆疾書,希望能與更多人分享這位追尋醫療普及化的日本醫界奇人物-德田虎雄醫師的好書。

德田虎雄生長於比日本九州南端鹿兒島更南邊,一個叫做「德之島」的小島,島上醫療資源缺乏,居民生活困苦。他小學三年級時,弟弟半夜發高燒,但找不到當地醫生晚上願意來家裡看病,而終於不治身亡,因為這樣的刺激,他含著淚對自己說,他有一天一定要做醫生,而且是一個二十四小時無休的醫生。然而對於生長在德之島的小村童,要到日本本土去考醫學院,幾乎可以說是作白日夢,幸而父親深明大義,由於本身過去未能接受良好教育,終身引以為憾,所以不忍讓兒子重踏覆轍,因此不惜變賣農田,使他能夠從鄉下的中學,降級插班轉學到大阪的高中。他最初與都市學生的成績比起來瞠乎其後,而後全年無休的努力用功,結果還是名落孫山,但他咬緊牙關,再加緊準備重考,兩年以後,終於如願以償地進入大阪大學醫學系。

在就讀醫學院期間,德田虎雄仍因為經濟困窘,不得不當家教或臨時工,自行負擔學費和生活費,加上大學期間就與青梅竹馬的秀子結婚,夫妻在這期間拚命打工,而後他又鼓勵三個弟弟報考醫學院。然而因為生長環境的不理想,三兄弟也都重考好幾年,四兄弟總共重考了十八年,才全部實現了學醫的夢想,而他也鼓勵太太再回去學校,唸完藥學系。德田虎雄畢業後,選擇走入外科,經常爭取更多值班的機會,一方面增加收入,一方面增加臨床經驗,以致於幾乎以醫院為家。他在<母親的力量>一書裡,提到母親勤勞困苦撫養全家,給了他很大的啟示。他說他很少看到母親休息,在他唸書時,母親總是坐在他身後編織衣物,直到他就寢後,母親仍努力工作,他說「母親是我學習的對象,超越的目標」,「母親是我的最大競爭者,我怎麼可以輸給她呢?」 就因為這樣的理念,德田醫生說,「我將一天唸十六小時以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有一天休息地唸書」,而後他持續這般敬業態度,使他「一個人可以做四個人的工作」,完成了許多在別人眼中看來是不可能的事。

他畢業沒幾年,就開始想要改革日本的醫療體制,首先成立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看病的醫院,以補償童年時弟弟不幸夭折的憾事。為了開設第一家醫院,他先在大阪附近詳細調查哪個地區平均病床最少、醫療資源最不足,而後選擇其中交通較方便的松原市為第一目標。當他向銀行貸款時,由於沒有擔保品或保證人,但他鍥而不捨,接連吃了二十幾家銀行的閉門羹之後,終於有一家銀行被他的認真執著所感動,接受他以投保一億七千萬的人壽保險,用銀行作保險受益人的方式,以他自己的生命作擔保借款,而借到了錢開設了第一家八十床的德田醫院,當時德田虎雄才滿三十四歲而已。

醫院開幕後,由於他的經營方式與一般醫院不同,處處站在病人立場設想,提供全年無休的服務,因此病人爭相湧來,接著許多缺乏急救醫療設施的地方代表紛紛上門,要求他前往開設新醫院,所以半年後又用人壽保險提高保額達八億的方式,開設了第二家野崎醫院;又過了不到半年,再提高保額到十三億,開設第三家岸和田德州會醫院,這些醫院由於口碑甚好,很快都人滿為患。

接著有如雨後春筍,沖繩、福岡、京都、神奈川到處各地,紛紛出現居民要求德田虎雄前往設立醫院的運動。為了解決各地醫療資源不足的狀況,德田虎雄不斷的辛勤工作加倍努力,最後終於回到故鄉德之島、加計呂麻島、沖水良部島、喜界島、與論島、奄美大島、種子島、屋久島等醫療貧瘠的離島地區開設醫院,加上老人院、安養中心、長期照護設施,一共將近一百六十家醫療機構,所僱員工將近二萬人,短短三十年時間,他成為全日本最大的醫療機構擁有者,設立的醫院不只遍佈全日本,更開始推展到第三世界的國家。

他在書中解釋「德洲會」這個名字的來源,他說「洲」代表陸地或島,但「德之島」這個「島」字讓人覺得是個偏僻的小島,更使居民增加自己的自卑感。因此他選擇取名「德洲會」主要意義是不忘自己的出發點--德之島。他說醫療法人德洲會,是「站在平民醫療的立場,追求最真誠的醫療」:

「我們德洲會的理念是『創造能讓病人安心的醫院』、『創造能守護病人健康與生活的醫院』,而理念的實行方法是:

一、 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營業
二、 完全不收住院保證金、普通病房健保差額與冷暖氣費用等
三、 對健康保險三成的自費部分有困難的人,全額由醫院負擔
四、 視情況提供生活費的代墊或補助
五、 絕對不接受病患贈送禮物與金錢
六、 不斷提升醫療技術與看診態度」

德田醫生對日本醫療來說是一位充滿叛逆性的改革者。他認為日本醫學生畢業後,總朝向名譽以及賺錢這條路走,而沒有把病人的安危視為最大的考量,是非常不對的態度。當學生們轟轟烈烈的搞學運時,他卻集中精神思考醫學教育應該要反抗學位的誘惑。為了得到博士學位,使醫學院這種本來是醫療技術、人性關懷的學習殿堂,卻變成了老師駕馭學生的奴隸制度。他認為不需要每一個醫學系畢業生都變成醫學博士,最重要的是要能培育出醫術高明,能夠照顧好病人的醫師,至於臨床研究部分,只要少數有心人去做就可以。因此他在就學期間,發動「博士學位罷工運動」,給自己帶來不少麻煩。

他也指出,日本醫學教育製造出許多專家,卻沒辦法訓練出真正會看病的好醫生,而且日本的醫學教育訓練出許多「會看心臟,但不瞭解肝臟的專家」。關於這點,他很羨慕在美國唸書的同學,在那裡接受到完整的住院醫師訓練,累積很踏實的臨床經驗,而日本醫學生畢業後,卻多在研讀艱深的課題,攻讀博士學位,而不知道怎麼看病。德田虎雄醫生在書中一再表示醫療品質是良心的問題,思想的問題,更是政治制度的問題。他對美國住院醫生制度相當予以肯定,他認為日本醫師只要工作時間稍為長一點,就說是強制勞動,但美國住院醫師制度才是真正的強制勞動。他對日本醫學生醫學系畢業之後,通過國家考試後,社會就對他們禮遇有加,非常不以為然,他深深體會到,白衣的尊嚴是需要用自己的行為「賺」來的,讀來真有戚戚之感。

同時,他所倡導的德洲會理念也大力反對日本醫界收受紅包的惡習,他在書中也很坦然地承認自己過去也曾隨波逐流地在手術前收受家屬贈送的紅包,「開刀之前往洗手間,摸口袋偷偷打開,看看裡面有多少錢…..,此時的我已經迷失,忘了當初成為醫師時的自我要求與理想。….有一天,我突然覺醒,告訴自己不可這樣沈淪、繼續同流合污。我徹底警惕,必須徹底改過,回到發心當醫師時的出發點,恢復端正心態。」德洲會的理想帶給了日本醫界莫大的震撼與改變。

德田虎雄堅持「醫療是為患者服務,而不是為醫師服務」的信念,直言日?政治與社會結構充滿問題,但又不能面對現實勇敢提出改革,而以「沒有穿衣服的國王」相譏,這對於日本相當保守而且重視本身既得利益的醫療體系,尤其是日本的醫師公會和舊有的金權政治派閥團體的結合非常緊密,因此德田虎雄在日本各地要推展平民化的大眾醫療照顧時,確實也引起了許多醫師團體結合政治勢力的反對。德田虎雄為了排除政治障礙與既得利益團體的抵制,只好出馬競選國會議員,在舊有的田中角榮地方勢力圍剿之下,他連續二次落選,第三次才成功的在故鄉當選眾議員,從此成為國會中醫療改革的推動者。縱觀他的求學、行醫、開設醫院、從政的人生過程,真是篳路藍縷充滿坎坷,落第重考、加班磨練、借貸經營、落選再選的經驗,使他深信「人生沒有不可能的事,人要成功沒有其他辦法,就是勇敢面對困難,用最堅強鬥志,化不可能為可能,即使只有1%的可能,也要堅持到最後一刻。」

德田醫師是個非常有創意的人,比如說他看到日本人口高齡化的問題,就開始思考如何照顧獨居老人,以防他們臨時發生心肌梗塞,或腦中風時,無人能夠及時送病人到醫院。他認為除了開設醫院以外,也要搭配地區醫療,設法將民眾組織起來,互助合作。於是他成立了「健康之友會」,要求每位會員白天把旗子掛在門口,而其他會友經過時可以進去探望,彼此熟悉後,只要有一天沒看到旗子,就能及時將病倒的老人送醫急救。德洲會醫院明訂目標就是能夠入世,深入市區,深入醫療網,他希望所有德洲會同仁都能建立清楚工作理念,那就是 一切站在老人的立場,為他們著想。

他對生命充滿熱愛,曾在書中一段描述日本空難的故事,當他聽到飛機墜落在山上,但由於天候不佳而停止夜間搜索時,感到非常憤怒,堅稱如果能連夜搜索,應可救出更多人。後來有一次醫院同事到岸邊衝浪失蹤,他堅持發動所有德洲會員工搜索,結果在凌晨兩點成功地找到這位員工。這種對生命的尊重,使我不由得想起八掌溪事件,臺灣人所表現出漠視生命的態度。

他書中提到不少富有哲理的人生態度,他曾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假定自己已不久於人世,有些人就會開始關心周遭親友,希望他們過得幸福,對世界多一份貢獻。」有這樣的體悟,人們就會每天認真的工作,世界上的人就會更幸福。他在日本全國四處演講,引起熱烈迴響,他鼓勵許多窮鄉僻壤的學生要看得起自己,尤其在這系列的第四本書<笨小孩出頭天>裡,他除了自己成功的故事以外,又舉了許多歷史名人的故事來訓勉年輕人,好好奮鬥,「有決心就可創造奇蹟」,「他們能,我為何不能?」他本身成功的故事就是勤能補拙,有為者亦若是的最佳見證。他演講中常提到一段感人故事,一位年輕同事井村醫生被發現右膝蓋長了惡性腫瘤,開刀以後切除整個右腿,經過復健,半年後就回到職場,不久就發現肺部轉移,但他還繼續照顧病人。井村醫生告訴他,「我是為了治療病人才成為醫生的。所以,一直到死我都不會離開醫生的崗位。」這位年輕醫師在最後一次醫院朝會時,與大家分享他的心情,他說,「身為醫生,我有三件難過的事。首先,患者知道他的病治不好,我卻沒辦法幫忙。其次,沒錢的患者,還得擔心沒錢無法治好病。第三,我原本以為自己了解患者的心情與想法,但事實上,為疾病所苦的人,他的心情是任何人都無法瞭解的。而我,一直到自己快死了,才終於瞭解….」。這位年輕醫生離職一個月後就過世了,但德田醫師在書中好幾個地方都提到,他常常在演講寫作中,與自己的醫療團隊和社會大眾分享井村醫師的「三個無能為力」。

德田醫師與太太一起撫育了七個小孩,有五個成為醫生。他對於教導小孩也頗有心得,當小孩因為爸爸需要去醫院工作,無法參加他的學校運動會而不高興時,他會問小孩子,如果醫師週末都不在醫院工作,那運動會中如果有小孩受傷要送到醫院時,有誰照顧他們呢?這使得小孩非但能夠接受,而且還會告訴同學或家人,爸爸工作的重要性。他也提到小孩子不聽話,不願意好好上課時,他如何與他們溝通、鼓勵,他很感慨地說,「教育就是這麼回事,對小孩子有信心,他就會自我珍惜,產生信心」,這句話真是說中了教育的真髓。

他的醫院王國曾經引起美國擁有連鎖醫院的兩家公司 HCA 與EMI 的興趣,而於1979年邀請他到美國商量合作,但德田醫生在<從零出發>這本書裡就清楚記載這次訪談的經驗,他說他以幾句話向美國利益為導向的企業經營者告別,「各位與我的理念有所不同,各位經營的是企業,我的夢想是塑造一個不管在何時何地都能讓任何人的孩子享受完善醫療的社會,並不是想要為了賺錢。」最令人佩服的是,德田虎雄醫生在1981年正式將德洲會從「醫療法人」改為「特定醫療法人」,將德洲會所有資產變成不是他個人的財產,從此他對於自己一生辛苦創業的龐大醫療王國將無法私自挪用或者留給子孫。結果因為這樣的改變,「很快的德洲會醫院成為全國最受醫護人員喜歡的醫院之一,大家都希望來這裡工作。」德田虎雄醫生奮鬥一生,但他連目前住的房子都是租來的,這種胸懷真是讓人激賞。對於臺灣目前許多所謂的「財團法人醫院」一窩風朝向企業管理汲汲於營利者,不諦是暮鼓晨鐘、當頭棒喝。

很不幸的,聽說德田虎雄醫生最近幾年罹患「運動神經原萎縮症」(俗稱「漸凍人」),目前已經十分虛弱。他在書中寫出他的座右銘,「誠實人生,努力一切的目標, 追求真實,鼓勵為此而活,日日不懈怠,辛苦而作,實踐真理路難行,以愛心堅持。」他說這是他自我反省持續不斷努力的源頭。他深信,「人生只有一次,重點是只有一次的人生,要怎樣有意義的活著,不後悔,這才是重要。」 我相信,當我們看到他的人生是怎樣走過來的,大家都會同意他的一生過得非常有意義,因為他改變了許多不對的制度,啟發了許多人的心靈,造福了許多人的生命。

看完這五本書,我心裡忍不住要問,德田醫師一生奮鬥所想改變的日本醫界惡習(紅包、回扣、收費太高、過度為病人做檢查、濫開藥、不尊重病人隱私權、病情告知與知情同意的不用心),以及社會大眾的就醫態度(愛看病、愛吃藥、對一些疾病的偏見與歧視),事實上與台灣目前的情況不也十分接近嗎?但放眼看過去,台灣的德田虎雄在哪裡?我由衷地希望他的這些書可以帶給台灣醫界與大眾更深入的自省,幫忙年輕的醫學生與醫生找到學習的典範,而給台灣的醫療環境帶來更美好的明天。(本人為「望春風出版社」股東,為避免涉嫌「利益衝突」,在此特別聲明,推介此書絕非廣告圖利。)(本文轉載於當代醫學每月一書)

 
編按:歡迎進入高醫文學網 http://kml.kmu.edu.tw 留言、討論
 
 
本期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