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期 民國95年05月09日
最新消息  |  特刊   | 本期專題  | 活動回顧   | 分享園地  |  充電小站
 
【好想認識你】
新進客座教授:行為科學研究所蕭世朗教授

我給我自己的mission是推進對於"認知神經科學"的瞭解與研究。剛到本校的第一個學期,我教了一門通識課程漫談認知神經科學。這個領域也許大家聽過,但只當其為一門大腦機制與神經內科的失憶症、失語症或是精神科的自閉症、強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但是我得告訴你,這是一門以大腦的功能來瞭解人類的智慧、情緒、注意力、記憶力,還有人際關係與文化等的學問。傳統上認為大腦的功能是感覺、運動與兩者之間的連結,很少聯想到人類的文化、社會、人格也是大腦創造的,但是怎麼研究如文化與大腦的關係呢?

我來介紹最近被發現的所謂的Mirror Neuron System (MNS)的故事做為例子。五年前義大利的神經科學家在猴子身上發現,當猴子握一把木棒時,其大腦F5區的神經細胞會預先活化,很明顯的這是一些控制 "握" 動作的神經元。但不只是這樣,當這隻猴子看到別隻猴子將要握木棒時,相同區域的神經細胞也活化起來了。這表示兩個大腦活動的同步,一個大腦反應另一個大腦的意願(即將要做的事)。後來在人類也發現這種針對別人的意願 (intention) 做反應的神經細胞。而這些細胞存在的區域即是與語言有關的Broca區(猴子的F5區是Brooca區的前驅) 。這種功能的延伸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瞭解、合作、同情、共鳴以及文明的基礎。有學者認為自閉症的大腦就是缺乏了MNS的活動,以至於將自己由人際空間關閉了。

我期待以本校的功能性磁共振儀 (fMRI)(本校有一台先進的3T儀器) 研究各種認知活動的大腦控制。哲學家的人本論,弗洛依德的潛意識學說,我認為是可以以對大腦功能的觀察來解釋的。

我是台大心理系畢業,美國杜蘭大學博士,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助理教授升至教授,而現為該校的Professor Emeritus,回國後任教於國立中正大學,參與建立心理系(大學部)與博士班,現為中正大學的榮譽教授。榮幸來到由杜聰明博士(我父親的老師)建立的著名的醫學大學與醫師學生們合作,努力解開大腦的密碼與奧秘。

【註解】
你們可能會產生疑問,像intention這麼一個抽象的認知歷程怎麼觀察?有一個實驗是給受試者看一張一隻手拿著杯子的照片,這個動作可能是因為拿的人想去洗杯子,或是拿來喝水。這兩個意願怎麼區分呢?我們可以用context (週遭環境) 的線索來推理。若context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景象,表示這個動作較可能是出自於收拾性的;若context不是亂七八糟的景象,而是擺設得整整齊齊的,則可能是喝水性的。大腦對於這種細微的intention的線索是敏感的。我們常常在預期別人的意圖,一個意圖者的大腦反應會在觀察者的大腦的相同區域做出反應,因此促進了互相的瞭解,並建立人際關係。

編按
為了讓高醫大家庭更認識新進教師,e快報於63期「分享園地」開始新增【好想認識你】單元,於每期介紹本校新進客座、講座教授、新進教師及在職進修取得博士的教師。

主辦單位: e快報編輯室 協辦單位:人事室、各學院委員
 
 
本期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