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期 民國95年06月27日
最新消息  |  特刊   | 本期專題  | 活動回顧   | 分享園地  |  充電小站
【校長的話】
無盡的感謝
校長

今年六月我就要屆齡退休了。在告別這個朝夕相處的校園之前,我由衷地感謝每位高醫人在這六年來,竭盡所能、無怨無悔的與我共同努力打拼,讓高醫能夠積極轉型,不再是一個地方性小格局的大學。由於大家的用心付出,今天的高醫己經蛻變成一所具備前瞻、宏觀、品質與效率的醫學大學。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

猶記得六年前我剛回來,有人擔心我旅美三十餘載,初來乍到,不免水土不服,尤其一貫不拖泥帶水的美式行事風格,恐怕會讓人受不了,更動輒得咎,成為推展校政的阻礙。所幸,事實證明這些「想當然耳」的困擾並沒有發生,而且一些不合時宜的人與事,也都能在充分的溝通下,循序漸進的加以調整。當然,最讓我感到與有榮焉的,就是高醫人具有實事求是,高度自我反省與掃除落伍和積極研發創新的精神,以致許許多多革故鼎新的工作都能順利加以完成。

所以,六年來我們不斷地在做一些校政的興革,都是為了加速高醫的進步發展。不過,興革不是隨便找人開刀,也不是挖東牆補西牆,或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針對校務、針對制度不妥當的地方全盤積極加以修正、翻新,不要讓整個組織老是卡在原地動不了。譬如附院醫師專勤制度的建立,剛開始不免會有若干程度的排斥,等到塵埃落定,少了這項積習,不是很好嗎?不但高醫的形象提升了,而且大家也可以利用空出的時間加強教學和研究,讓教學醫院真正成為名符其實的教學醫院。

此外,高醫人的愛校精神更令人感佩。國內外校友始終不忘慷慨的捐輸,讓學校的建設發展有了強而有力的挹注。尤其在2003初夏,一場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由北而南不斷地肆虐蔓延,在友院長庚失控後,我們成了最後一道防火牆,我們的抗煞團隊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堅守崗位接受最嚴峻的考驗和錘鍊,終於抵擋了這場世紀性的疫情風暴。高醫人的團結,讓風暴化險為夷,是何等的了不起!

在臨別前,我十分欣慰高醫人都能力爭上游,只要是為高醫好的,是高醫的利基,都義無反顧、全力以赴的達成目標,這才是真正的高醫精神,也讓我沒有任何遺憾的,而且是滿懷感激地向大家揮別。

離情依依,謹向大家再度感謝,由於您們的鼎助,才讓高醫能夠不斷的自我超越。(原文刊於王校長榮退專刊)
 
 
本期回首頁